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743篇
海洋学   399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991.
杨铄 《山东地质》2011,(6):41-43
针对目前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采用特尔婓法、AHP分析法、发展趋势估算法、目标值法等研究方法,对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论述了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现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如何有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福建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与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福建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收集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与加权移动平均等方法对2003-2008年福建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两极分化明显,且两级差距扩大;高发展水平的县域间差异显著,而低发展水平的县域间差异不明显。2)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空间格局由"沿海一级长轴"、"西部二级短轴"及广大低水平区域构成。"沿海一级长轴"范围稳定,等级结构优化;"西部二级短轴"范围变小,等级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不平衡有所减弱。3)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应基于福建省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空间特征,促进闽台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993.
福建省农业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农业经济增长存在不平衡性.正确认识农业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准确定位和减小差距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县为单位,以福建省农业产业GDP增长率作为测度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计算其极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对福建省近10年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和市县间差异进行动态时空序列的分析,发现总体差异整体上呈现缩小趋势,但中间也存在微小波动,市县间农业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平衡的趋势.并通过县市农业产业GDP数据与图形相结合,分析了1999--2009年间福建省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农业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原因,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4.
截至2011年7月,福建省发现的维管束植物有250科1611属4839种(含亚、变种),是中国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福建维管束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地区,其中武夷山脉北段具有物种丰富度高、特有种多等特点,是中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之一.武夷山脉中段是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也是福建省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戴云山脉中段,分布着大面积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有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位于戴云山脉南段的博平岭则是福建省南亚热带雨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分布区,其植物种类在福建省植物物种多样性中独树一帜.分布在福建滨海湿地的维管束植物虽然种类不多,但地域特色显著,是福建维管束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5.
在分析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和2008年各县市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地方专业化指数对福建省7类装备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程度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基尼系数、优指数、SP指数对福建省装备制造业行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与2004年相比,2008年福建省装备制造业的地区...  相似文献   
996.
福建省农业经济增长存在不平衡性.正确认识农业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准确定位和减小差距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县为单位,以福建省农业产业GDP增长率作为测度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计算其极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对福建省近10年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和市县间差异进行动态时空序列的分析,发现总...  相似文献   
997.
"大三通"背景下闽台港口体系结构演变及其空间对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闽台港口体系结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闽台港口体系空间对接战略构想,结果表明:①近30 a来,福建港口体系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呈现倒"U"形阶段性特征,台湾省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呈现"N"字形阶段性特征;②福建省港口体系等级结构逐步完善、优化,且较台湾省港口体系等级结构更为合理,台湾省港口体系结构演变正处于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998.
一次高空槽与西南涡耦合造成的华北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18-20日西南低涡东北上影响华北,造成了华北地区大范围大暴雨过程。本文利用NCEP/NCAR 1o×1o再分析场资料,分析了本次西南涡北上加强的原因和造成河北大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西南涡是这次华北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的持续与西南涡和中纬度高空槽(低涡)的耦合过程密切相关;高、低空急流相互作用,有利于低层上升运动的发展和加强;高空湿位涡扰动下传,使得西南低涡发展加强;暴雨发生时,其上空正涡度中心和强散度中心相耦合,强的上升运动对低层水汽辐合抬升产生暴雨十分有利;中低层的高能高湿为低涡的发展和暴雨的维持提供了能量和水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为揭示边界层O3异常升高及大气热力、动力条件对其影响的机理。【方法】该文基于多源观测资料,采用天气分型、统计合成和物理量诊断等方法,探究了2022年9月福建邵武(国家级气象探空站、O3探空观测科学试验基地)出现边界层O3异常升高的特征及大气热动力的综合作用。【结果】2022年9月邵武近地层O3-8h异常正距平最高达125.4%;在非光化学时段(21时—次日07时)O3较多年平均值增长137.1%;边界层O3体积混合比(OVMR)明显高于不同季节的平均状态,21日O3探空观测到边界层O3总量为全年同层探空观测的极大值。O3异常升高是副热带高压和3个台风外围共同影响的结果,导致全月较30 a气候态平均呈现:太阳辐射偏强、低云量偏少、地面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偏低、降水量偏少,偏北风持续时间长且风速偏大;7日和21日边界层O3总量高值日的气象探空廓线呈现大气层结稳定、空气干燥、湿层薄,同时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值较高,在200~800 J·kg-1之间,即存在明显的下沉气流;低层主导风为偏东风,风速在4~8m·s-1之间。【结论】气象要素配置与大气的热力、动力条件一方面有利于O3光化学生成,另一方面有利于上风向高浓度O3水平输送和边界层高浓度O3垂直下沉侵入,而后者是O3异常升高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00.
The Huijiabao gold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ajor producers for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in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including Taipingdong, Zimudang, Shuiyindong, Bojitian and other gold deposits/occurrences.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 microthermometric study and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fluid inclusions within representative minerals in various mineralization stages from these four gold deposits. Five types of fluid inclusion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hydrothermal minerals of different ore-forming stages: aqueous inclusions, CO2 inclusions, CO2–H2O inclusions, hydrocarbon inclusions, and hydrocarbon–H2O inclusions. The ore-forming fluid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H2O + CO2 + CH4 ± N2 system with medium to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salinity. From early mineralization stage to later ones,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experienced an evolution of H2O + NaCl  H2O + NaCl + CO2 + CH4 ± N2  H2O + NaCl ± CH4 ± CO2 with a slight decrease i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The δ18O values of the main-stage quartz vary from 15.2‰ to 24.1‰, while the δDH2O and calculated δ18OH2O values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range from −56.9 to −116.3‰ and from 2.12‰ to 12.7‰, respectively. The δ13CPDB and δ18OSMOW values of hydrothermal calcite change in the range of −9.1‰ to −0.5‰ and 11.1–23.2‰, respectively. Stable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mainly composed of ore- and hydrocarbon-bearing basinal fluid. The dynamic fractionation of the sulfur in the diagenetic pyrite is controlled by bacterial reduction of marine sulfates. The hydrothermal sulfides and the diagenetic pyrite from the host rocks are very similar in their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sulfur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dissolution of diagenetic pyrite. The study of fluid inclusions indicates that immiscibility of H2O–NaCl–CO2 fluids took place during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 and caused the precipitation and enrichment of go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